2023-01-31 18:47:14 来源 : 新浪
环境监测是环保行业的基础,通过机器视觉、机器监测等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定期测量,从而评估环境治理效果和监督污染源。按监测对象的不同分为大气监测、水质检测、土壤监测等,具体产业又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三个环节。
全面开展社会生活噪声监测
(相关资料图)
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盘点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进展,介绍新年工作打算。
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将全面开展区域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噪声源监测。“各地要以投诉较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为重点,开展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情况调查、监测。”
2022年6月5日新实施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监测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组织开展全国声环境质量监测,推进噪声监测自动化,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生态环境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噪声监测,保障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是全面建成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设置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到2023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
二是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分两步走,到2023年年底前,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4年底前,其他303个地级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三是全面开展区域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噪声源监测。各地要以投诉较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为重点,开展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情况调查、监测。鼓励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根据需要在相关场所开展噪声监测。工业噪声排放单位要依照法律和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开数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民用机场管理机构要依法落实噪声监测责任。
四是全面加强噪声监测信息发布。生态环境部将依法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时发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此外,鼓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排放监测数据,试点发布城市噪声地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共同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
2023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监测及治理力度,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环保指标已成为重点考核指标,从而刺激了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主要以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为主,主要监测成分为VOC挥发性有机物,包括PM2.5、臭氧等,已有的监测系统有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AQMS)、水质连续监测系统(WQMS),但还没有专门监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监测系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环境监测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随着环境问题越演越烈,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于环保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面对日益污染的水资源,中国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步伐也在加快,这同时也为中国VOC检测仪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VOC检测仪器行业被看好,并有望在未来五年内迎来5.5亿美元市场,迅猛发展。
未来,包括移动分析在内的在线VOC检测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智慧水务、智能水工厂、智慧农业以及个人水质检测、水安全管理等领域都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地表水质量持续向好,十大流域优良断面比例都有上升,但海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仍然为轻度污染。
2022年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去年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专家分析,随着水污染治理的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正逐渐凸显,下一步应加大治理力度。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等。
生态环境部近日(28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2年1月至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9微克,同比下降3.3%;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1微克,同比下降5.6%;但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有所下降,为86.5%,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对此,我们的记者也采访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关专家,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解读。
监测数据显示,虽然2022年全国PM2.5和PM10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臭氧的平均浓度仍在继续上升,为每立方米145微克,同比上升了5.8%。
优良天数比例它主要是由六项污染物的浓度来判定,从以往来看的话,PM2.5一直都是发生超标天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不断深入,PM2.5的超标天的比例在不断下降,2022年跟2021年相比,臭氧导致的超标天增加了2.1个百分点,这个就导致了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下降。
造成臭氧浓度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质的排放,和高温、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臭氧生成的前体物质排放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在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区域容易产生臭氧污染,而202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也加剧了臭氧污染的严重性。
此外,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还介绍了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专家分析,目前这三个区域PM2.5和臭氧浓度普遍仍然较高,需继续加强减排工作。
《2023-2028年环境监测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