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11:30:58 来源 : 界面新闻
四月五月交替间,台州的天气慢慢热了。大街上,道路多功能洒水车已经开始工作。
(资料图)
和其他城市的洒水车采用向地面喷洒作业的方式相比,台州的洒水车喷口外型如炮管一般,喷出的多为水雾,且方向呈向天空喷洒状态。当地人表示,因为台州的工厂不少,洒水车往天上喷水,能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增加能见度。这也是工业城市的特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便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迅速且最具自身特色的地区之一。基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其也在发展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受益,也一直都是国内、乃至全球重要的原料药产地。
疫情之中,受制于货运效率下降与国际范围内的原料药回流趋势,行业发展经历变化。不过,由于药物集采等政策,原料药行业的变革或许是从更早开始的,而这个背负着重要使命的城市也在更早做出了应对。
当前,台州原料药行业公司已经发布2022年业绩报和今年一季报,显示行业稳定发展。其中,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更加注重国内医药市场的开拓成为趋势。
全球原料药大本营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东濒东海、三面环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几乎与浙江其他城市相隔绝。于是,台州基于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和出口。
当前,台州的主导产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2021年,前述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234亿元、154亿元、150亿元、139亿元、134亿元。
作为机电大城,台州的汽摩配、阀门水暖、缝纫机、塑料模具、工艺品诞生了国家级的产业基地。在台州的马路上,机电厂、修理厂也分布密集,一块块白底黑字的公司招牌上,还时不时出现机油的印记。
基于临海的区位优势下,台州是浙江的出口大市。2021年,地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399.4亿元,其中出口2197.1亿元,同比增长24.8%,也是台州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这一年,台州的外贸增速跑赢浙江。具体而言,2021年,台州与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欧盟、美国、拉丁美洲、东盟出口量合计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9%。
医药产业也是台州的一个重要标签。其中,台州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化学原料药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里,台州地区抗病毒、抗感染类药物出口量需求增大,当地的基本有机化学品、医药材及药品等优势产业在2021年的出口增幅突破了20%。
目前,台州地区共有医药上市公司20家左右,占到了浙江省的30%,形成了以华海药业为代表的临海区块、海正药业为代表的椒江区块、天宇股份为代表的黄岩区块、仙琚制药为代表的仙居区块、圣达生物为代表的天台三门五大产业区块。同时,在区域之内,部分医药公司还有集聚在一起的特征。例如,同在椒江区的外沙路附近上,海正药业和海翔药业几乎挨在一起,步行约10分钟可达。
在当地人口中,椒江、黄岩和路桥简称为“椒黄路”,也就是“台州三区”;而临海属于县级市,也是台州老城区,台州的底蕴更多的集聚在临海;天台和仙居也属于县级市,位置更偏远一些。尽管位置不同,当前,台州构建起了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国家集采中选数均居全省第一。
从产业发展脉络看,台州的医药产业也经历了一番升级。上世纪90年代,随着化学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趋于成熟,利润逐渐降低,原料药的生产中心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台州及印度部分城市承接了这个产业。于是,台州一众从小药厂起家的医药企业,纷纷将业务拓展至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也出现了“海正模式”这一在中国医药产业历史是知名的业务模式。
后来,随着国内民营资本力量的增强,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化工在台州快速发展 。新的困难在于,尽管这些公司大部分布局在滨海环境容量较大的地方,但行业污染依然严重。于是,近10年来,企业再度转型升级,致力于做成品药并向生物药转型。当前,不少药企也都新修了大楼,提升了环境友好程度。
近些年来,台州发展十分迅速。2012年,台州生产总值为2944亿元,但在2017年、2019年,其先后跃上4000亿元和5000亿元关口,2021年达到5786亿元,实现翻番。当前,民营经济在台州占比不小。2020年,台州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083亿元,占GDP比重达77.9%,高于浙江全省11.1个百分点。
出口业务遭遇考验
过去三年间,受疫情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下,台州的医药行业也经历了一番变化。其中,中国和印度的“世界药房”之争再次被提起。主要是基于2022年中,中国出口港运行效率降低,原料药等产品的出口周期变长、成本增加,而同一时期印度政府在采取措施来促进本土制药产业链发展。
2020年3月,印度政府批准 “原料药园区促进计划”,意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印度原料药行业发展。同年,印度还发布原料药“生产挂钩计划”,为该国企业和外商提供20亿美元资金支持以促进53种关键原料药实现国内生产,以期减少对海外原料药的进口依赖。
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医药行业也出现了类似“自保优先”的举动,原料药回流现象进一步加剧。例如,2020年2月,赛诺菲CEO韩保罗(Paul Hudson)宣布:计划将其在欧洲的六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整合,并考虑将该公司上市。赛诺菲称,这项业务将有助于缓解药物短缺的问题,并改善欧洲对亚洲地区原料药的过度依赖现状。
诸如此类动态发生后,原料药行业“去中国化”的观点愈演愈烈,台州也感受到了压力。
在2022年年报中,华海药业表示,受地缘政治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式影响,行业出口艰难。华海药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台州药企中的绝对领航者。相似情况也发生在台州天台药企圣达生物身上。该公司在2022年中表示,受海运持续紧张等因素影响,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
和华海药业相比,圣达生物经营的维生素行业供应端扰动因素更多,供应格局变化相对复杂,不仅仅是出口贸易问题。其背后原因在于,中国维生素产量近年持续扩张,厂家数量增多,在全球份额提升的同时,供应过剩现象也随之显现。而在出口超买后,市场就只能以消化库存为主。
不过,财务数据显示,相关公司的危机应对能力较强。当前,原料药行业公司已经发布2022年业绩报和今年一季报,显示行业发展稳定,台州地区头部公司发展情况也整体向好。
其中,华海药业2022年实现营收82.66亿元,同比增长24.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增长139.52%。华海药业是台州地区内当前业绩增长最快的公司。同一时期,同为原料药头部公司的海正药业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其于期内实现营收120.3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89亿元,与2021年相比整体稳定。
不过,另一家台州原料药公司天宇股份显示其业绩出现上市以来的首亏。2022年,该公司营收为26.67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1.19亿元,扣非净利润-8308.64万元。公司解释主要受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9646.97万元、外汇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损失5350.33万元所致。同时,公司扩大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产能,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投资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
另据进出口数额显示,虽然2022年疫情对货运短期造成压力,整个原料药产业在疫情中的出口情况依旧良好。具体而言,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为5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4%。
出口品类中,非抗疫类原料药如消化类增幅为7.3%,氨基酸类、心血管类、麻醉类出口增幅均在20%左右,中枢神经类出口增幅超过60%。而与抗疫直接相关的品类,如激素类、解热镇痛类增幅分别为12.47%和22.12%。也就是,疫情也给原料药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会。
不过,居安思危的声音也在发出。
某台州地区原料药行业从业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出,此前由于受到疫情管控、出海物流运力紧缩以及国际环境去中国化等影响,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外贸出海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海外原料药公司特别是印度企业,借此机会大规模开发出海市场,给国内企业带来挑战;而由于国际环境去中国化因素,海外制药公司对原料药的采购已日趋向印度、东欧、跨国制药公司本土等地域转移的趋势也存在,这会对中国原料药企业会有深远的影响。
另据《医药经济报》,其发文认为,印度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原料药生产能力,抢占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向上游医药中间体延伸,提升中间体生产制造能力,打破与中国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中印双方未来将进入医药全产业链竞争时代,尤其是在原料药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要在国内市场找新增量
近年来,与海外竞争加剧、国内原料药行业产能过剩同期进行的,还有仿制药的集采,这也是原料药公司经历的重要行业事件。
台州地区一大型原料药企生产负责人表示,对原料药行业而言,与三年疫情相比,医药行业进行的八轮集采影响更为激烈。“集采之后,原研制剂的份额下降,就出现了国产替代,对原料药来说,就产生了需求增量”,除此以外,在全球医药产业布局转移过程中,国内药企引入了海外企业的产品生产,进而使用本土原料药纳入生产体系,这也是原料药的增量。
事实上,台州不少原料药公司从前就是海外企业的代工厂,如今做本土生产,技术上是“熟练工”。前述人士也提出,原料药本身不算特别“高精尖”的业务。而在纯做原料药的企业中,公司和公司之间,大抵都是产品种类的差异,业务模式也都比较接近。但前述人士认为,虽然存在业务增量,但在集采之下,成本控制成为重点,这也给原料药带来压力。尤其是,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提升市场份额,选择做出非常大的让利,但这可能并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
当前,也有一些公司在年报中谈到了应对。在提及出口问题后,华海药业2022年报也随即提出,中国本身医疗健康需求远远未被满足,供应链国产化、自主化、高端化是国内医疗市场巨大的扩容空间。简单说来就是,开拓国内市场。
当前,华海药业在做原料药的同时,还向成品制剂转型。该公司最主要的原料药产品是普利类、沙坦类,目前公司的成品药销售额已经高于原料药。近年,该公司不仅在国内集采中频频中标,推广自家制剂产品,也在加速迈入美国仿制药市场。
2022年,华海药业的销售毛利率超过60%,已是台州原料药企业中“最能挣钱”的公司。一般来说,原料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在30%-40%的水平,中间体更低。除了盈利能力,华海药业的业绩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该公司2017年的营收还在50亿元级别,2022年已经增至80亿元,显示了公司在战略调整后取得的成效。不过,在最新一季度,华海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重新接近60%,也表示公司在持续投入之后存在风险。
另据海正药业今年2月公开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公司原料药销售原来主要是传统特色原料药的出口业务,随后在2020年之后开始做国内业务,原来外销是公司强项,但因为欧盟禁令,很多业务被其他厂家占据,同时当前国外原料药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当前,公司原料药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和自身制剂相匹配。2022年,海正药业的国内收入109亿元,海外收入8亿元。
此外,做兽药也是一种利用原料药优势的方式。当前,海正药业旗下还拥有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022年,海正药业抗寄生虫药及兽药营收超9亿元,规模已在国内动保公司中位居前列。
由此可见,为了应对原料药行业出现的变化,台州原料药公司的应对策略有两类,一是执行制剂与原料药的双布局,二是基于自身资源用好原料药产能。
当前,印度原料药产业升级计划和其他国家的原料药回流动作能给台州带来多大挑战也面临不确定性。追根究底,台州和印度的原料药市场竞争长期存在且日益激烈。
而在现阶段,中间体供应不足,始终是印度制药行业的一大痛点,也是其原料药生产的短板。前述某大型原料药企生产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的根基是化工产业,生产化工产品的前期投入大且有诸多政策要求。如果看整个产业链,是中国最完整,包括基础的化工原料、高级中间体、原料药,印度在中间体这一块有欠缺。
他表示,中国给印度出口的原料药中,有大量的中间体,中间体是生产原料药的材料。这些产品到了印度,会再将其加工成原料药,“产业链完整之下,国内会有很熟练的工艺合作,也就是上下游、交通物流都相对熟悉,如果合作企业突然选择从印度购入原料药,可能支付的费用中还得包括印度企业从中国购入中间体等的流程成本,周期长且不确定性增加,未必更划算。”
另一方面,原料药回流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出于各国法律规定、环保要求、产能建设、产业链协同、环境适应度等因素,要在本土范围内实现原料药生产需要时间。这其实也给了台州原料药企业应对和调整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原料药企的生产负责人们在谈行业发展的时候都提出,事实上所有的药都要从原料药做起,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国内找到更大的增量,还是要从源头出发做创新,创新才能创造更大的增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