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环球动态:书法圈子别干没文化的事

2023-05-26 17:06:22 来源 : 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近日,笔者作为学术媒体评委,参与了一次展览评审工作。在大部分展览中,文字审读都是重灾区,本次也不例外。试举三例如下,与朋友们一起探讨。

其中一件作品写的是《轩辕黄帝赋》,正文中的“轩辕黄帝”误写为“轩辕皇帝”。同时,结尾“大吕黄钟”的“钟”繁体字写成了“锺”,应为“鐘”。另一件作品写的是《史记·五帝本纪》,其中“征”字,共出现四处,除一处为征集之意应写作“徵”无误外,其余三处均为征伐、征讨之意,应写作“征”却误写作“徵”。还有一件作品,“无疆”的“疆”字少了“土”,写成了“彊”(“强”的异体字)。


(资料图)

“锺”“鐘”

通过以上例子,笔者进一步思考,发现错别字作为一个常见问题,其实也是可以分出层次的:一是明摆着的大白字,没有理由包容,只能一票否决。比如将“黄帝”写成“皇帝”,下掉不亏。二是一些容易弄混写错的常见错别字。如:征与徵——长征、征伐;徵集,徵召。鐘与鍾——编鐘,闹鐘;鍾情,鍾繇。也包括容易手误的字,如“疆”与“彊”。这类错误,因为两个字的区别很分明,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定得很明确,只要稍加留意,集中学习一批常用易混字,也基本可以避免。

“征”“徵”

三是一些生活中不常用的字。这种错误属于不熟悉文言文,较少阅读文言文、缺少文化积累所致,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长期深入学习和积累了,非一日之功。由此又想到,当书法群讨论起这些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时,大家通常会为自己寻找客观原因。由于汉字经历过集中批量简化,而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又没有接受到繁体字教育,确实情有可原。但如果考察汉字发展史,就会发现历史上汉字其实一直处于演化、简化的历史进程中,古代汉字的正体字、异体字、俗体字、碑别字等情况也极其复杂,古人也一直在学习之中,汉字简化并不是可以写错别字的充分理由。如果写了错字还觉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说自己冤枉,那真是无可救药。这种错误的心态不首先转变,错别字问题永无解决之日。

“疆与“彊”

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尽量避免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问题?

一是书写之前,尽量找正规出版社的繁体字版本。尤其是中华书局、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专业繁体书籍,作为书写的文字版本。使用专业书籍,可避免自己进行简繁转换时所犯的想当然错误。

二是写完之后,先与原文核对。通过细心核对,至少可以减少像“黄帝”“皇帝”一类的低级错误,减少掉字、掉句、词序错乱等问题,这是通过细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说从侧面说明作者的创作态度。

三是请专业人士进行校对。比如,可以求助古汉语方面的专家、书法文字学史料学研究者,或具有较高文字水平的书法家同道,帮忙仔细核对,找出错误,防止自己的作品在终评文字审读中功亏一篑。四是平时多读文言文,多读繁体书籍,踏踏实实,做一个读书人。读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文言和繁体的语境,对错别字就会非常敏感。归根结底,大部分文字问题其实还是不读书、读书少造成的,老老实实做一个读书人,就可以少闹些笑话。

私下与书法圈外人士聊天时,多次听人说:“你们书法圈真没文化,就是一帮抄书的写字匠,还连书都抄不好!”这话挺毒,可也没法反驳,每次我只好虚晃一枪,说,没文化的好像也不止是书法圈吧。但是,心里汗颜,明白这种现象着实存在。我心里默默地对那些写错字的参展者们说:哥们,稍微长点心,尽量少出点把“轩辕黄帝”写成“轩辕皇帝”一类的错误,就是写错别字,咱能不能犯些高级一点的错误,别老让人说咱书法界没文化,行吗?

重建书法界的文化形象,它不仅仅是“肉食者谋之”,每一个书法工作者,甚至书法爱好者,都责无旁贷。每一个人都是当代书法的一面镜子,照见他人亦当照见自己。如果人人都不负责,当代书法在文化上的堕落就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路虽远,行则将至。书法界的朋友们,千言万语概括成一句话——从消除错别字做起,书法兴亡,人人有责!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到书法界“面子”和“里子”的重大问题,必须行动起来,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附:《规范字与繁体字、

异体字对照表》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7月份云南的天气热吗 2023-05-26 16: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