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思潮兴起 环球速看料

2023-06-26 03:40:36 来源 : 顶端新闻

引言

战国时期,敌国征战不休,惹得百姓苦不堪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说当时时局混乱,但是却为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极佳的社会环境,处于东部的齐国出现了足以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院媲美的稷下学宫。

彼时,各家各派的学者齐聚在稷下学宫,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争辩,共同研讨又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稷下学宫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西方现代政治的一种现象,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由于这所学宫处在齐国的稷门,因此后世将其命名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在位之时,并于齐宣王在位之时达到了鼎盛阶段,一直到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稷下学宫才逐渐消亡。

在它存在的这数十年间,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所有学派,例如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纵横诸家等学者都齐聚在这里。

凡是到达这里的人,不论学术派别,也不论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年龄、资历如何,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样的情况在思想较为封建的古代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稷下学宫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而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稷下学宫所塑造的民族文化属性,无疑影响了华人千年。

公元1051年,周武王将为周王朝的建立而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姜尚封在了齐,姜尚接受封赏之后,便带着家眷和文武百官、侍从、行李浩浩荡荡的向东行去,到达了自己的封地。

姜尚到达封地之后励精图治,用了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向周公汇报了自己安邦定国的政绩。

他在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人做官,并让他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姜尚的这一用人思想,不但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先河,而且也为齐国后期的强盛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在姜尚的主持下,齐国人民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

利用齐国人民重商的传统和交通的便利,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赚取了大量钱财,一时之间,齐国风光无两,引来了其他国家的朝拜。

综上所述,稷下学宫之所以会在齐国诞生,其实也是滨海商业文明孕育的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处在封地的王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纷纷招纳贤士,造成了礼乐崩坏,各诸侯国争霸天下的乱象。

诸侯国的国王为了增强综合国力,招纳贤士,使得当时的“士”阶级兴起。

这些人为了探寻治国之道,改变乱世,提出了许多济世良方,一时之间,诸子四起,百家争鸣,蔚然大观。

作为强国,齐国也迫切地招揽起了贤才,齐桓公为了招纳贤才专门设立了稷下学宫。

由于稷下学宫的环境相对宽松,齐国的民风开放,而稷下学宫中的待遇又很优越,所以天下的学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稷下学宫这一特殊历史条件所塑造的特殊环境,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客观支持。

稷下学宫建成,百家争鸣,蔚然大观

稷下学宫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之多例如孟子、邹子、荀子等著名学者,与这里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息息相关。

第一,齐国的民风较为开放,齐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极好的研讨环境。

齐国的统治者为了让这些文人畅所欲言,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用谦恭的态度进封了不少学者为上大夫,并给予了他们相应的爵位和奉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

在高官厚禄和帝王期望下的学者们也不负众望,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治世办法。

第二,稷下学宫的教育方式较为特殊,这里主要以游学为主来实现教学。

老师可以开办讲堂讲课授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老师求学,这样教与学的双向选择营造了非常好的教学氛围。

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成长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各学说学派的发展。

第三、齐国经济发达,给稷下学宫学子提供了规模宏大的上课和住宿之处,并给予了他们极佳的待遇。

稷下学宫处于康庄之衢,具有学校的性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这说明当时稷下学宫的宿舍被建在交通要道且非常宏观,为学者提供了优渥的居住环境,也方便了他们出行交流,这使得稷下学宫的学子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学术交流上。

第四,稷下学宫具有当代的教育特色,这里既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又给予了各学者之间相互讨论、辩驳的空间。

稷下学宫在教课的过程中,又对私学进行了创新,使得个体私学迅速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第五,稷下学宫的教学纪律非常严格,虽然说来这里求学、学习、教课的文人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都要遵循学宫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不论是饮食起居、上课纪律、课后复习、衣着服饰、品行要求,还是师生尊卑都应该符合学宫中的规定,这使得来这里的文人能够高效率的研究学术。

稷下学宫的开设开创了百家争鸣的新风尚,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对后世文化意义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当知名学者来到稷下学宫之后,他们又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对稷下学宫的规则以及上课方式进行了改进。

使得此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吸纳了更多的优秀之人。

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思想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年代,这一年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而稷下学宫无疑是百家争鸣重要的实质载体。

稷下学宫的功能有三,第一,它能传播文化知识、培养人才,具备教育功能,是当时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官办大学。

第二,它具备政治功能,具有政治咨询和参政议政的功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智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学术研究功能,被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

稷下学宫具有多派并存、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特点,为百家争鸣的盛况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形成精神的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稷下学宫的学派几乎都参与到了这场百家争鸣之中,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大多都围绕着“王霸之辨”“人性善恶之辩”“世界本源之辩”“天人之辩”等,所辩论的内容为后人了诸多思考。

孟子和荀子等学者对“义利之辩”提出了诸多看法,孟子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如果要追求“利”,就会损害“义”,如果要追求“义”,就会损害“利”,所以他认为做人应该舍生取义。

但是荀子却认为,人们追求“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人并不能完全的将“利”和“义”对立,国家应该提倡礼仪,用礼仪制约人们的物质欲望。

管仲学派对于他们两人的看法颇有意见。

管仲学派认为,讲礼仪教化的同时不应该忘记物质的激励作用,应该用“利”来鼓励人们学礼,讲物质的时候也不能忘记礼仪教化的作用,应该保持礼仪之道。

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够做好事,做好人。

而关于性善性恶之说,大家的看法也多有不同,告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并不是天生能够决定的,而是要依据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熏陶而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认为应该用教化来压制人性的恶,只要人们好好学习,就能够对人性进行改造,做出善的行为。

但孟子的想法却与二人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念,如果人做了不善的事,并不是因为他想这么做,而是被形势所逼,迫不得已。

学者们依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讨论,使得真理越辩越明。

稷下学宫是一个有组织,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它具有经世致用、求实物质等多方面的特点,它的建成和发展使得百家争鸣进入到了全盛时期。

稷下学宫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依旧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它的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也依旧能够为今人所用,对于研究中华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

《春秋》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宋虎杰 2023-06-26 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