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中国工业垃圾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预测​

2023-07-03 16:47:40 来源 : 新浪

工业垃圾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中国工业垃圾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预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通常是指居民或其他垃圾产生者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在源头将垃圾分成若干类别,并按照所在社区、单位或场所的要求分类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中,收运和处理企业按照与属地政府的合同约定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同时,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划等,建立和配备设施设备及体制机制,并开展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考核评估和普法执法等。总体来看,垃圾分类是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

我国垃圾分类采取“四分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分别是最有用、最有害和最有干扰的组分,其余归为其他垃圾。需要强调的是,四类垃圾之间特别是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和静态的,而是相对的和动态的。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引领了垃圾处理系统优化升级重构,通过垃圾分类系统的完善,垃圾处理的重心会更好地向前端的源头减量、资源回收、能源回收转移。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后端需要有与“四分法”相对应的处理设施:可回收物要进入资源再生利用中心;有害垃圾会进入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厨余垃圾要进入厌氧或好氧生物处理厂;其他垃圾一般会进入现代化焚烧发电厂。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确定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试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发布,将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20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将垃圾分类作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重要制度列入总则当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推行垃圾分类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分类投放成为产生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

为统筹推进“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并对垃圾分类系统涉及的各个垃圾品类及其衍生产物相关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

在分类投放环节,强调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比例,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推广提升垃圾分类投放效果的先进经验。

在分类收运环节,强调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有效衔接分类投放端和分类处理端,避免垃圾“先分后混”。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定位于“全面推进”,强调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加快建设焚烧处理设施,同时全面排查评估现有焚烧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定位于“有序开展”,强调科学选择处理技术路线,着力解决产品出路问题,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不宜不顾条件,盲目冒进。填埋设施建设定位于“兜底保障”,强调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原则上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定位于“健全规范”,强调统筹规划建设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有害垃圾分类和处理强调控制收运和处置过程二次污染和环境风险。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工业垃圾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

从今年起,我国将于每年5月第四周开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5月22日至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主题为“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垃圾分类既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又是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兼具社会性与专业性、公益性与市场性,必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投入。

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的意义,已大大超越垃圾处理与废物资源化本身,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社会文明促进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全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补短板、长链条、调结构、促提升,迈出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步伐。

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我国统筹推动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00多座,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51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垃圾处理结构明显优化。生活垃圾焚烧比例明显增加,原生垃圾填埋占比大幅降低。“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

存量垃圾治理及处理设施改造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活垃圾存量治理工作加速推进,非正规堆放点消除、饱和填埋场封场整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改造、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绝大多数地区已消除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存量设施处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行业专项整治成效显著,2020年全国垃圾焚烧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排放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较大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在提高“三化”水平的基础上发展“低碳化”是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趋势和方向。

《2023-2028年中国工业垃圾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志愿填报“信息战” 2023-07-03 14:50:56
托福加试算分吗 2023-07-03 14: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