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14:40:09 来源 : 新浪
我国海洋经济稳中有进,多地也在加速优化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也持续优化。随着需求不断升级,海洋新兴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
(相关资料图)
2023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发展态势研判
我国海洋经济复苏态势明显,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与此同时,市场主体信心有所增强。
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2%;海洋新兴产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0.7%、32.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
相关问卷调研显示,近六成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超八成企业职工人数较上年末增长或保持不变,近两成企业实现增员。
在江船长实业集团位于福建连江的海洋生物活性肽产业化生产线上,鲍鱼的原料经过清洗萃取、生物酶解,多级分子膜分离提取、浓缩和喷雾干燥等步骤,提取出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鲍鱼肽粉状原料。这条生产线每年能够处理16000吨海洋生物原料,满负荷状态下年产能1000吨活性肽。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2022年全年实现增加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7.1%。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一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0.7%、32.4%……多项数据表明,海洋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成为海洋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增长极。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版海洋经济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海洋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伴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积蓄突破。
今年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正式交付使用。区别于普通船舶,“珠海云”为传统海洋观测模式带来了革命性改变。其甲板可搭载数十台配置不同观测仪器的空、海、潜无人系统装备,在目标海区批量化布放,进行面向任务的自适应组网,获取实时立体海洋观测数据,可应用于海上风电场维护、海底电缆维护等多个场景。
我国是拥有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1000余个沿海岛屿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裕的资源禀赋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较于陆域经济,韧性更强、潜力更大、活力更足。我国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增长引擎。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报告显示,近6年来,我国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夯实。2021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2015年的2倍,海洋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3.4%,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据了解,2018年以来,广东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共投入3.52亿元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建成了国内首套50千瓦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黄国锐介绍,截至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26%,居全国第二。
“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例逐步提升,尤其是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集群快速增长,使制造业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表示。
“加强海洋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向晓梅认为,可以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并从强链、补链和融链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健全、强化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形成海上风电等产业集群,海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海工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6万亿
山东“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凸显,海洋生产总值占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矿业、盐业、化工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七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中国第一。
王振坤透露,山东“蓝色粮仓”供给稳步提高,2022年海水产品供应763.8万吨,同比增长3.2%;海洋清洁能源增势强劲,全年建成并网海上风电200万千瓦,并网规模居中国沿海各省首位;海水淡化扩产增能,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个,日产规模达60.32万吨,位居中国前列。
王振坤称,2022年,山东船舶工业瞄准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向高效、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完成交付,燃油效率提高32%。山东港口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氢则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电、气、氢等清洁用能占比达到55%,建成中国首座港口加氢站。
此外,海洋新兴产业表现活跃。山东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于宁表示,2022年,该省以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18年的5.9%提高至2022年的6.5%,已成为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于宁举例说,山东海上绿电综合开发利用走出“新路子”,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打造“绿色经济+海上粮仓”模式典范。此外,山东省沿海风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22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居中国首位,同比增长12.7%。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山东省海洋局海洋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武云凌称,2022年实施海洋领域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6项,组织开展“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用复合无纺布及反渗透膜研发与应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其中,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成功入海测试,全套设备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和膜元件规模化、智能化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负责人苏庆猛介绍说,该省现代海洋服务业稳步发展,创新海洋旅游业态产品,渤海海峡第一条鲁辽直航旅游线路“长岛—旅顺”客运航线成功开通并实现首航,新增2家海洋领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外,该省推动涉海金融服务多元拓展,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海域使用权抵押贷”等20余款涉海信贷产品;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落地长岛。
据悉,山东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浒苔灾害应急处置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浒苔最大覆盖面积是历史最小年份,同比减少92.2%。此外,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完成了为期3年的首轮治理任务。
《2023-2028年版海洋经济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