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03:24:12 来源 : 第一财经
科创如何促进产城融合?上海长宁区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资料图】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科创之路。”在今日在上海长宁举办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上,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当前,长宁正在以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硅酸盐所等的引领效应,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科技回归都市
长宁不仅是上海楼宇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
2023年1至7月,长宁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进度超过70%,“3+3”重点产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税收比重达70%,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位于长宁核心区域的江苏路、凯旋路、长宁路和延安路高架围合而成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1.4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以及500多家科技企业,而这一数字仍然在增长中。
科技如何回归都市?长宁区科委副主任吴俊义告诉记者,那就是要重点发挥“上海硅巷”区域内两大院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独特优势。
“上述两大院所有很强的科研策源能力。尤其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不仅有成果转化处,还专门成立了新微科技集团,设立了新微资本,利用市场化方式来探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成市场所能接受的且具有竞争力的路径。”吴俊义说。
第一财经了解到,2022年10月,上海长宁发布《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将建设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间、AI(人工智能)引擎综合体、科创文创生态圈,推动科技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
“这里的整体建设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导向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城市更新下的产业、人才集聚的空间。”作为上述科创街区的运营方,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伟告诉记者,新微科技集团、创邑、华阳街道、长宁区科协等也是该科创街区的发起单位。
黄志伟还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一方面围绕中科院两处创新策源,另一方面则覆盖了梧桐树街区这一充满文化底蕴的片区,“文创与科创的融合吸引了不少具有科创活力的年轻人,不少创新点子在这里诞生和孵化。”
增强科创融合度
科创融合度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不断提升,不断有相关企业入驻街区。
“我的理解是,从产城融合背景来看,科学、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和城市服务也是无法分割来看待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曦对记者表示,上海长宁是近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源地,公司的科学家就在这里生活,这也是为何两大院所要建在当地的原因。
秦曦进一步称,现阶段,在超大型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上海长宁把这样的一个较为传统的街区改造得更加现代化,或更符合现代科技创新人员生活、交流和发展的一个生态圈,这对于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还吸引了一批微电子产业链上的中小型科创企业落地,包括智能传感器领域头部企业矽睿科技、深耕数字交互和虚拟技术领域的观池科技、专注无人驾驶商用车的西井科技等。
矽睿科技企业战略与中心市场高级总监陈俊对记者表示,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传感器研发,包括MEMS产品(六轴IMU、加速度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传感器模组(汽车模组、农业物联网模组等)和一些磁传感器及磁开关等。
陈俊称,公司的六轴IMU是中国第一家出货量在千万级别以上的公司,全球排第四,“基于大虹桥及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公司正规划在浙江嘉善落地一个更大规模的传感器封装测试中心,来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目前,以硅基-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多家硅字号企业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智慧应用场景。”吴俊义表示,接下来,长宁将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营造更好的科创氛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