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05:38:33 来源 : 速新闻
6月21日下午,在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34岁的陈浩远正在为新入职的员工讲解仪表操作知识。去年年底,陈浩远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化工总控工技能培训,并成功通过考核拿到技能证书。现在,陈浩远不仅每月工资增加了700元,还成为车间的技术指导。
【资料图】
近年来,像陈浩远这样的技能人才正逐渐成为推动宿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技能人才更是开拓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宿迁紧紧围绕“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技工院校重要平台载体作用,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创新打造“技能宿迁”人才培养品牌,成效引人瞩目。
突出“四个对接”
描绘人才队伍建设清晰路径
“重点产业布局在哪里,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触角便伸展到哪里”成为宿迁开展技能人才工作的风向标,并持之以恒推出一系列服务地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政策举措。
今年4月,宿迁重磅推出了《关于公布宿迁市首批产业链重点企业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名单的通知》,瞄准全市重点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和专业相对接、岗位和工位相对接、技能和待遇相对接、需求和供给相对接”原则,聚集晶硅光伏、化学纤维、集成电路、食品加工等20条重点产业链,在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的重点企业中遴选出20家企业开展试点,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宿迁一方面积极推进“项目育才”,开展百名工匠培育行动,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建设、企业首席技师评选等活动,并创新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深挖乡土人才资源,让农民“有职称、有地位、有传承”。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直接定才”,破除学历、资历、论文、奖项的“四唯”限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创新开辟产业人才职称评价“直通车”,建立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职称“绿色通道”,使专业直通需求、服务直通基层、权限直通县区,并确保专业技术人才在技能岗位工作可申请参加与现岗位相对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
目前,全市已有416名产业人才直接取得中级职称,1454名农民取得各级别职称、8747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创建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6家,评选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企业首席技师31名,其中8个重点项目入选全省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
聚焦“四个统一”
打造教育衔接就业直通车
课堂即车间,入学即入企,师资即专家,毕业即就业——这“四个统一”是宿迁全面发挥技工院校促进就业作用的“任务书”,也是广大学子、产业工人技能回报社会的“路线图”。
近年来,宿迁坚持“四个统一”,持续提升企业发展、院校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匹配性和契合度,不仅培育更多优质技能人才,还努力让每个技能人才干得好、留得住。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近2万人,每年招生数保持在4500人左右,职业培训规模保持在3万人次以上;每年毕业生接近3000人左右,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打造“精”模式,开设“精准化”专业。宿迁围绕“6+3+X”制造业产业体系,精准化调整专业设置,鼓励技工院校围绕产业发展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等18大类65个专业,其中50个专业与全市产业链匹配度达76.9%。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上,邀请东贝机电、格力大松、聚灿光电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和企业行家参与课改访谈会,全市技工教育80%以上专业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写好“融”文章,开展“融合式”培养。宿迁持续加大先导产业链专业群校园实训设施设备投入,推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实现学生实训车间与生产车间并轨,企业岗位标准嫁接校园实训工位建设,实习工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努力实现毕业即可正式上岗。全市技工院校与各类企业共建8个产教融合二级产业学院,培养学员4616人。
讲好“传”字经,开展“学徒式”培养。遵循实习组织专业相近、就业推荐专业对口的原则,宿迁梳理校企合作优质对口企业,实习教学计划契合企业用工需求计划,积极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活动,举行“百师千生”进企助岗活动,安排100名教师下企业锻炼,安排1000名学生赴本地企业实习就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据了解,2022年,全市共为企业量身开设“订单班”“冠名班”35个,培养1680人。
完善“四单管理”
营造“人人出彩”环境氛围
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号角声响彻宿迁大地,人人都是主力军、先行军。
如何精准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和覆盖面,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培训效益最大化,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尽情驰骋在技能逐梦、服务城市的道路上?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钱信松道出答案:“我们立足发展需求,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为导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通过不断完善劳动者‘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用人单位‘订单’的‘四单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人人出彩’的环境氛围。”
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宿迁坚持注重顶层设计,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贯穿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全过程的政府补贴支持体系,促进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全市“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在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宿迁注重多方联合,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从专业产业匹配、技能人才供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调动政府部门、企业、职技院校三方积极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保障技能人才扩量提质,并积极推进技能培训进社区、进村居,让群众在家门口免费享受实用型培训服务。目前,全市首个社区培训学院已成立,并开展电工、婴儿照护、木工等培训300余人次。
在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作用方面,宿迁始终注重资金扶持,先后发布《宿迁市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宿迁市高技能人才紧缺型职业(工种)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等政策文件,明确将电子商务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0多个“大数据”专业工种纳入紧缺型人才培养,并以“大数据”产业和数字化转型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开展数字技能提升培训,在全省率先成立数字产业学院。
目前,全市已培养互联网营销师、无人机驾驶员等数字技能人才6970人,并对各工种培训获证人员给予700元—2200元标准补贴,已发放培训补贴3800万余元。
新时代,是学习技能、崇尚技能的时代;新征程,是产业大军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征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宿迁将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进一步培育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持续提升技能人才能力素质,持续增强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筑好人才“蓄水池”,持续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内驱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