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14:23:50 来源 : 钛媒体APP
前脚刚减持完毕,兆日科技(300333.SZ)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后脚又抛出减持计划。
8月1日晚间,公司公告,控股股东晁骏投资及实控人魏恺言于2023年2月-7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合计减持公司股份519.26万股,减持比例1.55%。上述减持结束后,晁骏投资、魏恺言还分别持有公司股份4765.89万股、162.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18%和0.48%。
同日,上述股东再抛减持计划,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6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
(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公司大股东减持本该属于利空,然而二级市场股价却出现上涨。截至8月2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7.22元,上涨2.41%,总市值24.26亿元。钛媒体APP注意到,自公司上市以来,实控人和控股股东已抛出数次减持计划,累计套现数亿元,或许投资者对其减持已经麻木,所以利空消息也难以影响其走势。此外,在大股东减持背后,公司的业绩却在开倒车,但其分红率却超100%。另外,公司多年发展也未见有再融资和并购动作,似乎也无心谋求经营突破。
大股东多次减持,似乎不仅仅是缺钱
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晁骏投资及实控人魏恺言计划自2023年9月1日—2024年2月29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6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对此,两名股东均是以“自身资金需求”为由进行减持。若以公司8月1日收盘价7.05元来计算,两名股东将通过此次顶格减持股份套现约4737.6万元。
实际上,回溯过往减持历史可以发现,实控人和控股股东已多次减持公司股票。
2015年6月,晁骏投资及魏恺言所持股份陆续解禁,此后便开启了减持之路。数据显示,2016年—2023年,魏恺言和晁骏投资共进行多次减持,累计减持4917.55万股。其持股比例从2016年一季度的26.81%降至2023年一季度的15.72%,减少11.0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减持1.58%。
那么作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何要频频减持?难道是对公司发展没有信心?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兆日科技,上市公司表示,晁骏投资里面的诸多创始股东现已经离开公司,其自身有资金需求,而魏恺言作为实控人自身也有资金需求。
然而,钛媒体APP发现,大股东频频减持的背后可能不仅仅是缺钱而已。因为上市以来,公司除IPO募资6.44亿元外,未再实施过再融资,包括间接融资。同时,也未见公司有外延式并购动作,似乎无心谋求经营突破。而从总资产来看,2012年底,公司总资产为8.36亿元,到2022年底为7.18亿元,经过多年发展总资产还减少了。
对此,有市场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通常来说,公司上市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就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上市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似乎上市是为配合实控人套现。
当然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不间断减持,或影响二级市场上公司的股价走势。2015年6月4日,在大牛市行情下,公司的股价一度疯涨至181.72元,随后不断回落,截至今日收盘价7.22元。2015年9月14日,公司实施每10股转20股的高送转。如果以前复权的股价计算,目前的收盘价较2015年6月4日的巅峰价格下跌近90%。
业绩开倒车,分红不手软
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3年,之后于2012年6月通过IPO跻身资本市场。公司是一家以现代密码技术为基础,移动通讯技术为平台,支付安全为核心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银行、税务是公司现代密码技术的主要使用场景。
然而,公司上市之后,其业绩貌似在开倒车。2012年,上市首年,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0.7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4%、5.01%。2013年—2021年,公司净利润总体呈现出下滑趋势。时间来到2022年,公司净利润却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下降2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28亿元。事实上,在这之前,更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录得“负值”。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别录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7157.08万元和5137.5万元。
为何2022年公司净利润出现重大亏损?公司解释称,一是主营业务电子支付密码器市场渗透率上升,产品销售增长难度较大;二是人力成本及研发投入的增加也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三是公司参股投资的云启基金,在报告期内项目估值没有发生较大变动;四是公司银企通项目和收益未达预期,公司对该部分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为4161.2万元。
实际上,从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所处行业变化,或能窥见其“衰落”的原因。公司的营业收入按产品可以划分四块,分别是电子支付密码器系统、银企通系统、纸纹防伪系统、其他。2022年,四大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1亿元、1815.55万元、51.02万元和264.87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5.03%、12.75%、0.36%和1.86%。从上述营收占比可以看出,公司的营收来源主要依靠电子支付密码器系统,占比超85%,显然公司业务有点过于单一。更为关键的是,电子支付密码器系统产品的毛利率却出现同比下滑19.16%,降至50.81%。那么为何该业务出现下滑?研报显示,该项业务早期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时,凭借相对领先的技术,的确能获得高速发展,但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而获取市场份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价。即便公司是行业龙头,面对行业价格普遍降低的趋势,也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维持原有的市场,降价必然导致收入的减少。事实上,公司也坦言,造成2022年电子支付密码系统各项产品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就是产品售价的下降。
由此可见,公司现如今总体业绩不佳,而其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也不妙,这或许也是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频频减持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司业绩拉跨,但是其分红却不手软。数据显示,2012年—2023年,公司共进行9次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2.84亿元。而在同期内,公司的累计归母净利润仅为1.3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分红率高达218.39%。实际上,这一分红策略在业界是相当罕见,也引起过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些分红,最终还是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分得最多。
创新业务,前途未卜
近年来,因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影响,金融行业也在发生巨大变革。同时,公司也为应对本身业务单一的问题,在2015年公司就开始投入研发并推出对公移动支付创新产品“银企通”。
公司副总裁白建雄此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到,公司将银企通定义为“生态场景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有效增强银行与企业的黏性。该产品的推出,也标志着公司从单纯的票据防伪技术提供者,成长为银行对公业务场景服务供应商。
但直到2018年底,该产品尚未见明显起色。2019年,公司业绩有一个短暂的回暖。当年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11.04%;净利润1266.07万元,同比增长3.6%。但是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电子支付密码系统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均有所增长。
虽然公司创新业务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但是其未来发展前途仍旧未卜。据公司称,银企通系统主要是在银行客户现场进行开发,2022年受宏观环境影响,员工差旅受限,银企通的进展和收益都受到影响,当年实现收入1815.5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7%,而其毛利率却同比减少40.12%。对于该业务未来的发展,公司在回复问询函中表示,银企通系统属于新兴的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相关行业,行业尚在前期发展阶段,其业务模式尚不成熟,目前公司银企通业务的主要收入模式是系统建设以及少量硬件产品销售,其结算方式是按项目阶段验收并结算。银企通系统占营业收入比重不大,约为10%左右。
可见,从目前来看该项业务不仅很难带动整体业绩的提升,而且未来如何发展或许都是个未知数。
更为致命的是,目前公司无形资产主要为银企通相关资产,2022年公司银企通系统营业收入未能达到原有预期,基于谨慎性原则,认为银企通系统相关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计提银企通相关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4161.2万元。然而,此次资产减值也遭到深交所的质疑,监管层要求补充之前年度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是否充分、谨慎。(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