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 07:20:08 来源 : 个人图书馆-猴格
赵太夫人、王守文三兄弟、吴夫人、正宪、正亿,以及王氏亲疏宗族子弟、四方门人齐聚一堂,还有佥事汪克章、太守朱衮等朝廷命官在场,“酌之情礼,参以律令,”为正宪、正亿兄弟分家。
阳明弟子在分家书中直接写明:
由正亿继承其父衣钵,“继志述事”;身为兄长的正宪,要爱护弟弟以报答嗣父阳明的恩育之重,即便以后朝廷恢复新建伯的爵位,也不能来和正亿争夺。正亿年幼,家事由嫡母吴氏管理,诸叔侄不得干预,仅由阳明弟子们每年轮班两人兼同扶助。
【资料图】
分家书一式五份,由在场官员用印钤记,一本留在绍兴府,一本留在赵太夫人处,一本留在阳明弟子处,正宪、正亿兄弟各留一本,“永为照守”。
不管是黄宗明的《处分家务题册》,还是薛侃的《同门轮年抚孤题单》,都详细记录过王家第一次分家的详情。
也就是说,大概在嘉靖八年年末的时候,王正宪就被嗣父的弟子们做主分出去了,王氏兄弟在嘉靖八年就已经“离仳窜逐、荡析厥居”分家了,你王正亿以后过得是好是歹,都不管人家王正宪啥事了。
原本该长兄抚育幼弟、兄弟同心,或者叔父扶持侄子共克时艰的,再或者由弟子们和叔兄共同看护年幼的正亿成长,无论哪种都是美谈。
但偏偏有被迫害妄想症的阳明弟子们,却联手向正亿最亲近的叔父、兄长施压,强行剥夺王守文、王正宪的基本权利,让正宪、正亿兄弟形同陌路,这样的“未雨绸缪”,反而把正亿推向险境,也是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客观的说,阳明弟子防备王守文、王正宪,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财帛动人心,当时是好叔叔、好哥哥,天长日久呢?谁知道会不会变心呢?
但是,阳明弟子们就只担心守文叔侄对正亿的感情变质,为啥不担心新扶正的继母以及后宅那些“妖魔鬼怪”呢?
从后事的发展看,明显是他们考虑不周嘛!王正亿的成长空间,在远离阳明弟子们以为的“狠叔奸兄”后,并没有如他们以为的那样健康、安全。
首先是来自外部的威胁,当时朝廷对王阳明持否定的态度,对王氏心学多有打压,官场上对王家落井下石的自是大有人在,“有司默承风旨媒孽,其家乡之恶少遂相煽,欲以鱼肉其子弟。”
直到嘉靖十一年(1532)议礼宠臣之一的方献夫署吏部,以阳明门人刑部员外王臣出任浙江佥事,对王家多方照顾,来自外部的恶意才稍稍退却。
其次是来自内部的挟制,率先搞小动作的是被阳明弟子代师扶正的吴夫人,她果然如阳明当初所料那般,对正亿的生母张氏心怀嫉妒,毫无主母度量,打压迫害正亿生母,“使正亿之母处于危险之地,无由自安。”生母被欺凌如斯,身为儿子的境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还有就是阳明曾担心的不安定因素,比如同祖昆弟子侄们、寄居的亲戚们、与王家沾亲带故的半仆半主的豪仆们、以及不知名妾室等等。
总之,虚龄5岁不被继母待见、又失去生母庇护的正亿,就“陷于五妇人之手”,很可能受到虐待,处境极为危险,就连轮班看护他的阳明弟子也见不到他,“经月不得见,相怀忧逼”、“危险至此。”
幸好欧阳德发现正亿的危险,和黄弘纲、李逢把他解救出来,但一时半会并不能让正亿摆脱继母吴夫人的挟制,阳明弟子们这时才想起老师生前对吴氏的评价,不由后悔同门的自以为是,只能尽力补救己方的失误。
于是,嘉靖十年(1531)五月,准备赴京殿试的黄弘纲前往南京,去见升任南京礼部侍郎的黄绾,商量如何安置王正亿的事。
黄绾提出把女儿许配给正亿,由他抚养教育小女婿,阳明弟子们大喜,钱德洪、王畿、王艮等人,遂替王正亿向黄家问名、行聘、请婚,然后在嘉靖十一年(1532)九月,把王正亿送到南京黄绾家居住。
随着正亿要被送到南京生活,他被后宅虐待的事也传出来,当初立誓不掺和阳明家事的赵太夫人和王守文母子,也忍不住出头,对年幼的正亿背井离乡很不放心。
王守文写信给阳明门人,希望由他抚养正亿,但被拒绝,一朝被蛇咬的阳明弟子,更是毫不客气的让守文“割恩舍爱”不要阻止正亿去南京。
还是黄绾为守文说几句公道话,理解他舍不得侄子远离的人之常情,他写信安抚守文的情绪,希望守文能体谅门人因为敬爱阳明先生、为了保孤而做出的种种行为。
事已至此,守文母子也只能彻底放手,赵太夫人“愀然”叮嘱阳明弟子:“守仁遗孤幼,老眼在望门户事,傥可经理,以无忘新建伯之功。”
正亿出走南京,身为继母的吴夫人自不愿意,还有盘踞府上吸血的豪奴们,也紧扒着正亿不放,阳明弟子们对这些狗皮膏药实在无可奈何,只能花钱消灾,才让正亿摆脱掉他们。
吴夫人和阳明另一个妾室陈氏被送归老家,可能就在这个时候,阳明弟子们“任错改之”,再一次替老师做主,废掉吴氏的嫡妻之位,让其“还归原职”,然后又替老师扶正妾室张氏,即正亿的生母,正亿也因此从庶出变成阳明的嫡长男。
这也算是天下奇闻了,俺见过王安石做主让二儿子王旁与妻子庞氏和离,也见过王安石为亡故的学生侯叔獻休弃红杏出墙的妻子魏氏,如今,又看到王阳明的学生替王阳明两次扶正妾室为嫡妻、一次废妻为妾,果然是浩瀚史籍无奇不有啊!
王正亿当然不是光杆到南京,而是携带王家所有的财物,所以也怪不得吸附王府的豪奴们不放手了。
黄绾是精明人,也是聪明人,他不愿意落得个侵吞女婿家财的名声,于是在收养王正亿之前,当众做财产公证。
把阳明遗留的财产厘清账目,邀请阳明弟子和阳明财物的经手人,与王守文、王正宪叔侄一同过目,“逐一查对明白”,立三本合同,一本交付老家,大概放在王守文叔侄处;一本交付正亿之母张夫人;一本黄绾自留,等正亿“成人之日查对,毫法不许轻动”,平时的花销就用田租。
黄绾的举动,一来可以保障小女婿的财产继承权不被侵吞,二来向大家自证清白,表示自己不会干监守自盗的事,的确是用心良苦。
这次财产公证时间在嘉靖十一年,有不少网文把此次黄绾主持的财产公证,与嘉靖八年末正宪、正亿兄弟分产混为一谈,还把王家内乱的锅扣到王正宪头上,这明显是错误的,是对王正宪的不公平。
另外,从黄绾接受正亿时强调财产账目的问题,也可以推测,阳明先生留下的财产有多么的可观哈!
正亿被岳父黄绾抚养后,阳明死后的王家内乱才告一段落,由于嘉靖帝对阳明的恶意,尽管后来有所松弛,但阳明和心学在嘉靖一朝始终没有得到正式的平反,阳明弟子门人由邹守益担任总裁为阳明编纂年谱,也只能偷摸着汇编。
嘉靖三十九年(1560),邹守益、陈惟浚相约钱德洪等人去祭奠阳明,时年53岁的王正宪,也携带嗣父留下的书信前来相聚,为年谱的汇编尽一份心。
也就在这一年,被弟子扶正的阳明继妻张氏,向朝廷陈情,请恤王正亿为国子生。
要搞清楚一点,即便朝廷停袭新建伯的爵位,但王阳明生前好歹是三品高官,按例他儿子是可以被录为国子生的,就是嘉靖帝也无话可说,只能在九月十三下诏“特许之”。
王正亿又上疏陈情,表示自己“愿授武荫”以图报效,让他的儿子王承学补国子生,嘉靖帝不知动到哪根神经,或许想起阳明的军功了,就在当年十一月十六又下诏,允许王正亿恩荫锦衣卫左所副千户,王承学为国子生;王正宪也因向朝廷捐纳粮食,得了个王府典仪的小官。
嘉靖四十一年(1562),邹守益病逝,陈惟浚和王正宪也先后病逝,汇编阳明年谱的重任就落到钱德洪身上,经过同门的努力,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阳明年谱成。
之后,随着嘉靖帝的死,隆庆帝朱载坖即位,阳明弟子们再次奔走起来,朝廷也终于给予阳明公正的评价。
隆庆元年(1567)四月二十九,朝廷诏赠故新建伯王守仁为新建侯,谥号文成,赐祭七坛。二年(1568)十月二十七,朝廷又诏命王守仁嫡长男、43岁的王正亿袭新建伯爵,“明旨许其世袭”,岁给禄米一千石。
世人每每提起王门弟子保孤的故事,都是称颂不已,但其中历经坎坷的过程却鲜为人知,不管王家第一次分产的原因,还是替师扶正妾室、再废妻为妾,以及正亿母子受到的迫害,阳明弟子在年谱中都含糊其辞、说不清楚。
为什么呢?
其实,除了阳明或许真有些许隐私不足为外人道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正是因为阳明弟子们的自以为是、粗暴干涉、不听老师生前的意见,才差点害死老师的亲儿子王正亿啊!
这种糗事怎么能清楚的写明白呢?自然得含糊的一笔带过,还好他们补救的及时,才把阳明遗孤王正亿拉出他们造成的火坑,让“保孤”、“救孤”的行为完美落幕。
就是这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