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10:07:31 来源 : 哔哩哔哩
认知语义篇Ⅰ
现有一个模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物内核-(语言小将A)- - - - -(语言小将B)-事物表征
为什么有任意性?
比如,书桌是什么?书桌是四条腿一个面的物体。书桌是学生写字的地方。书桌是一类家具。
很多解释,老师对小学生或老板对员工有不同的解释,因人而异,因地适宜。
话说回来,那么多的解释,有没有所谓的唯一正确的解释?显然没有!语言不等于其它任何,属性不同。
假设如果有,就算有触及核心的解释,那语言表达形式估计很长很长,超出理解范围了,且那个最正确的解释会把其它所有解释完全取代了!但现实中不存在,反证法,所以没有!
你会发现一个本质——【任何解释都触及不到事物本质】,即【语言不能触及内核】。
再看这个模型,
事物内核-(语言小将A)- - - - -(语言小将B)-事物表征
我对漂亮姐姐说:“你好大!”
什么意思?很多意思,它能指脸好大,可以是眼睛好大!那我说的是语言是让它所指“她眼睛好大!”。
你如果理解成“她屁股好大”,那就是<屏障><阻抗>之类的。
这里就得到——【所说的话与本质之间有隔阂】。
就算我说“她确实眼睛好大,好漂亮呀”,那万一我就是想夸夸她呐!我可说的不是反语。总之【语言不能触及内核】!
任意性的体现就是如此!
此外,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庞大了,不懂就不要乱说。以前,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著名人物的身份是互通的,<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念之差>, 他们不少研究精神分析,如果语言能触及本质,你所说的即你的核心,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者时不时说几句糊话,更不用说所研究的客体精神上多多少少亚健康。所以认识到有屏障,然后研究和解释屏障是科学的。
任意性就相当于建立了屏障,后人去拨开迷雾,给屏障装一个能显示内核的显示屏!这是很形象的比喻。类似地,我记得Apple Version能显示人眼,但事实上人眼是由VR扫描眼睛并投射出来的,它并不是透明的玻璃,你永远无法凝视真正的眼睛。
接下来讲的所有都是围绕着这个模型,
事物内核-(语言小将A)- - - - -(语言小将B)-事物表征
事物内核-语言小将B &外延
事物内核-语言小将A &内涵
比如“人”的外延是玛丽、约翰等具体的人,离“人”这个本质太远了。
“两栖动物”、“有理性的”离抽象的“人”近,为内涵。
就算A离内核很近很近,那也触及不到本质。而且,语言≠实体/概念/经验/实践,属性不同。两端,无论内核还是外壳,语言它都触及不到。
[头脑风暴+论文课题]——拉康、弗洛伊德、黑格尔、荣格、索绪尔、乔姆斯基等大人物,精神分析、癔症、投射与防御机制、神经科学、本体论等分析,会发现和<认知语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脑/意识-(小将A)- - - - -(小将B)-言语行为】,也是触及不到内核。能指、所指等话术是通用的。
[up聊]——<表征>这个词,我看着高大上就用了,我一开始用的是<符号>,后来用<事物符号>,但我想了想,事物符号不就是语言吗,语言都已经贯穿始终了,再来个<事物符号>就感觉怪怪的,而且讲起来<符号>可能导致概念混淆而让人难以理解,那就抽离出来选择其它学科的术语放在这里,反正都看不懂,突发奇想就用了<表征>这个词,在此就理解为<表象特征>就行。
在表达的时候,<meaning>, <sense>书上用啥就用啥,不要乱替换。然后,我们正式开始课本上的知识,
[共识]研究意义(meaning)的学科叫语义学。
哲学家关注语言表达和它们在现实世界所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估语言表达的真实价值。
心理学家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语言来理解人类思维的运行。
我们来讲第一个核心模块,
「Conceptualism所指论」和「Referential Theory概念论」
<概念论>认为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脑的概念为中介联系起来的。
将词语和它所指或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称之为<The Referential Theory>.
[胡]大师那个图为「Semantic Triangle」, proposed by C. K. ogden and Richards in the book <The Meaning of Meaning>. And it perform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a word and a thing it refers to is not direct.
对桥梁、媒介是这样描述的——There is something behind the concrete thing we can see with our eyes. And that something is abstract, which has no existence in the material world and can only be sensed in our minds. This abstract thing is usually called <Concept>.
即,媒介、桥梁不是实体,只存在脑子中,可被感知与言说!
「Sense」and「Reference」
偏向于语言小将A的<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它是语言形式的所有特征的集合,是抽象的,不与语境相关的。
例如,“dog”的定义是“a domesticated carnivorous mammal that typically has a long snout, an acute sense of smell, non-retractile claws, and a barking, howling, or whining voice. (一种驯养的肉食哺乳动物,具有典型的长鼻嘴,嗅觉灵敏,非收缩的爪子,以及吠、咆哮或是发出哀鸣的嗓音)
这个定义并没有特指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的狗,但是适用于定义所描述的特征的动物。这就是单词“dog”的意义,<意义>试图触及“狗”的本质。
而偏向于语言小将B的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如果我们说“The dog is barking.”我们谈的是存在于这个场景中的一只狗,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只狗。这就是单词“dog”在这个特定场合的指称。
某种程度上来说,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nse> and <reference> is comparable to that between <connotation内涵> and <denotation外延>.
狭义上来说,前者指一个实体的抽象属性,后者指拥有这些属性的具体的实体。
<Sense>和<Reference>还有其他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每个单词都有涵义,但并非每个单词都有指称。如but,if,and不指称任何事物。God、ghost、dragon这样的词指的是想象中的事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up主,我怎么还没听得懂?没听懂很正常,模型建立了,但如何实现apple version显示眼睛,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然后,[戴]又一次以身作则,直面局限性,概念论的问题就是在于符号和概念之间确切的联系到底是什么?这个没有得以澄清。
其实,up主我也发现我对概念的理解有很高的天赋!解释能力我可以有,不懂可以问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