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 07:37:26 来源 : 华尔街见闻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张晓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天前,雷军长达三小时的“成长”年度演讲中,只字未提他的造车梦,让人更加好奇,豪掷百亿的小米汽车,究竟怎么样了。
十天后,小米造车有了实质性进展的消息,造车资质获批,工厂大规模招人,雷军也现身新疆,疑似小米汽车测试的路透照流出。
对这一切,小米方面均未置评,态度暧昧,又坚定。
8月23日,华尔街见闻从相关业内人士处获悉,小米已于本月获得发改委批复,取得生产电动汽车的资质。
华尔街见闻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证,公司延续一直以来对造车的缄默态度,但并未否认。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可谓是难上加难,能不能拿到资质,决定着坚持自己建厂造车的小米,能否“持证上岗”。
不过,获得发改委批准并不代表对于小米已经拿到了完整的造车资质。
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量产需要获得“双资质”,分别是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及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业内人士形容,前者是“准生证”,后者是“身份证”,相对而言,后者更易获取。
只有“双资质”通过后,相关汽车公司才可以上市销售该品牌汽车。
小米方面也没有回应工信部是否获批事宜。
而另一条招聘信息,更加透露了小米造车实质性的突破:小米汽车工厂近日已开启工人招聘,开放了涂装操作工、电池车间操作工等多个岗位。
这意味着,小米正在为进入汽车生产阶段做准备,同时侧面印证了其获得造车资质的可靠性。
与一直以来招聘工程师以上级别岗位的态度一样,小米汽车此次招聘工厂普工,也给出了同行中较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
看来,为了实现造车梦,雷军储备优秀造车人才的决心还是不小的。
同样是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与老大哥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相比,雷军选择的是一条更难的道路。
两年前,在手机和消费电子业务上取得辉煌成绩的“雷布斯”,官宣要百亿美元造车时,市场上质疑的声音不少。
小米造车也被雷军赋予了非常大的期待。
雷军认为,手机行业已进入成熟存量竞争阶段,而智能汽车正站在风口上。
作为一个跨界者,小米造车的野心很大。雷军的规划是,小米汽车要跻身全球前五大品牌,年交付量超过 1000 万辆,正式量产的时间则是2024年上半年。
雷军表示,当电动汽车行业走向成熟时,全球前5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进入前五名。竞争将是残酷的。”
与高调宣布进军造车不同,雷军对小米造车的进展一直秘而不宣,少有细节披露。
今年3月,雷军曾模糊表示,小米汽车进展超预期,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再次重申可以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到5月财报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则称,小米造车已进入研发加速阶段,今年夏、冬季将分别进行测试,会按照原计划上市。
如今看起来,小米正在夏季测试进程中,虽在加速前进,但对比竞争对手来看,小米在时间进度上,已经没有优势了。
与小米汽车同期成立的百度汽车项目集度汽车,在与吉利进行股权腾挪后,改名极越,获得造车资质,首款车型极越01即将上市销售;华为与赛力斯合作,问界首款车型去年入市后第一年销量达到了7.5万台。
小米的另一杀手锏智能驾驶,今年从整个行业来看,也进入了加速落地期。
随着L3 级别高阶辅助驾驶的相关政策推出在即,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各个厂家“厮杀”的关键一局。5月底,马斯克来华后,特斯拉正在飞速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并派了工程师,以推动其智驾系统FSD在中国市场落地。
新势力的小鹏和华为赋能的阿维塔、问界,已经推出自己的智驾系统并上车,蔚来、智己、理想也在后面狂追,百城无图、通勤NOA等功能纷纷上路。
总体而言,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超出了大部分车企的预期。
目前,特斯拉、比亚迪两巨头格局初立,埃安、理想等车企则加速追赶,而吉利、长安、BBA、大众等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攻势也在强化。
这个社会已经见过太多野心十足的企业家,最后能成功且能持续的,往往寥寥无几。
作为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外界对雷军和小米造车也抱有期待,许多“米粉”希望能开上高性价比的小米汽车。
显然,在宣布造车后,“有一半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的雷军,需要用实际成果来证明其造车的能力。
2024年很快就要来到,要在残酷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立足已经越来越难,留给雷军和小米的时间不多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