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打赢明天的水下战争——记海军某部水下兵器试验专家崔滋刚

2023-08-31 21:20:39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崔滋刚(左)为官兵讲解任务要领。贺加/摄

大洋深处,一名声呐兵戴着耳麦仔细听取水中的噪声,同时观察着显控台里水下目标的态势。随着演练任务战线的拉长,指控台前一人陷入了沉思,他是海军某部水下兵器试验专家崔滋刚。

他有了新的想法:是否可以建立一套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声呐兵听音判型正确识别率?当年年底,崔滋刚就带领项目组申报了相关课题。


【资料图】

今年4月,他再次奔赴多所军地高校,进一步学习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让系统更加完善,争取让它在潜艇部队最大程度发挥作战效能。

遇到难题,解决问题,在崔滋刚的军旅生涯中几乎是家常便饭。

1999年,崔滋刚从青岛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参军入伍。一个连鱼雷都没见过的跨专业“学生兵”,如今已经成长为水下兵器试验专家。

海军某部不少年轻同志是先听到他的事迹,之后才在单位里看到背着电脑包、来去匆忙的崔滋刚。

一位与他共事20多年的领导评价他成长之路是“与备战打仗同行”,而崔滋刚回想这20多年,却谦虚地说道:“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装备试验没有差不多”

崔滋刚所在单位一直承担着水下武器装备的试验任务,新武器在交付部队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各种试验,确保符合战术技术要求。作为武器装备的“把关人”,崔滋刚是出了名的较真儿。

为了一件武器装备的试验,他会带着团队设计30多种方案。2009年,崔滋刚担任潜艇某项武器系统试验项目总师,牵头开展“潜艇发射武器攻击目标”试验技术攻关。

除了考虑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完成装备试验,崔滋刚更希望可以直接将试验结果转换为部队的战法。连续两三个月的加班,他和团队逐一攻克一系列技术难点。任务最终在他们的充足筹备下顺利完成,并获得国防专利。

这一试验方法在多型多次鱼雷发射中得到成功应用,第二年,崔滋刚得知某作战部队在训练中,使用该方法成功命中了两个目标,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对于崔滋刚和团队成员来说,“试验装备就是试验战争”,他们在试验装备的把关上做足了功夫。

崔滋刚更是连“0.01伏”都不放过。一次鱼雷实射试验中,深夜收工时,他突然发现鱼雷电池电压降了0.01伏,第二天正是将鱼雷转场上艇的日子,而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一电压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因为崔滋刚的较真儿,大家不得不返回岗位排除隐患,最终在凌晨确认了鱼雷电池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成功避免了一次险情,也没有把带有问题隐患的装备交给部队。

这是崔滋刚和团队成员工作的常态,他们在现役艇的改装任务中,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依然在完成对装备的基础试验后,增加对备用功能状态的试验,从而发现了一个由于代码错误产生的遥控信号问题。

在崔滋刚看来,今天为战胜把关紧一分,未来战场的胜算就多一分。为了这一分的胜算,他们愿意付出十分的努力,因为“装备试验没有差不多”。秉持着“为上战场的装备消除最后‘0.01’的隐患”的态度,崔滋刚和团队增添了不少工作量。

有时,他们也会做“减法”。

那一年,他们进行了一次某水声设备试验鉴定任务。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开展性能试验,再开展作战试验。崔滋刚考虑到这一新型装备入列后可以有效弥补体系短板,提高水下作战能力。于是他们通过系统分析和大量验证,大胆提出了考核内容跟着训练任务走,性能试验与作战试验同步开展,以缩短试验鉴定周期的建议,最终被上级机关采纳,在舰船试验鉴定中开了先河。

可即使是对装备试验如此严谨的把关,崔滋刚仍感到过挫败。

几年前,当他第一次以水下装备专家身份参加一次重大演练任务时,他试验鉴定过的某新型声呐装备,在范围内探测“敌情”出现意外。这让崔滋刚深切感受到,脱离了“战”的需求,再好的装备也只是个花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打赢”。转型的想法油然而生,崔滋刚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训练评估。

建立作战“指挥棒”

从零开始,对崔滋刚而言并不陌生。

10余年时间,他从一名数学专业毕业生成长为水下武器装备试验鉴定领域的专家,转型搞训练意味着又要重新出发。

2015年,单位党委选择在摸索中找寻未来的攻关方向,他们决定组织一次实兵实装实弹水声对抗专攻精练,并一致决定由崔滋刚担任总体技术负责人。

试训过程中,为了避免“哑巴训练”,崔滋刚增加了在线会商环节,舰艇上的指挥员会传回一线的情况,导演部会根据演训效果给出综合或重要节点的评估,他们深入探讨目标发现不及时是单舰指挥时机不对导致,还是与空中水面兵力协同不力引起?目标探测不到位是装备性能缺陷,还是操作手能力素质不足……只为了给出评估意见,争取提高下一回合训练的效率。

2021年,该试验训练区承担起某重大演训评估任务。崔滋刚深知一份评估方案就是一根“指挥棒”,可以做到“以评促战,以评促训”,他想着既要吃透首长决策的重要依据,找到核心能力方向,更要让部队有效提高战斗力。兼顾这些要求的评估报告,他才放心交给部队,去牵引部队下一步训练的方向。

最终的演训评估结果让一位领导给出4个字——“振聋发聩”,并让其他部队以此为评估模板,学习借鉴。

见过不少训练现场之后,崔滋刚很快就捕捉到了作战部队中,扮演假想敌的蓝军在与红军的对抗之中,暂未形成系统的战斗体系,存在一些“红红对抗”的情况,他又开始琢磨起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自2020年5月底产生这个想法之后,崔滋刚花两年时间跑遍了军内外几十所院校和工业部门,收集大量资料,集成国内顶尖的科学技术。2021年下半年,该部筹划设计了一场未来战争,崔滋刚受命担任总体设计和强敌研究组组长。

在针对历次系统演习研练暴露的问题前提下,他带着团队聚焦水下攻防作战能力的提升,赴军地20余家单位展开调研,最终创新了水下攻防训练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将技术与战术融合,设计出一套非对称战法,致力于打造出一支水下专业蓝军。

崔滋刚一步步完成着自己的小目标,无论是装备试验,还是训练评估,他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服务于一线部队战斗力建设,他始终遵循着“对战斗力生成负责、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对参战将士生命负责”的原则。

这些年,他主笔编写了20余份装备试验和部队演训报告,提出超过30条反潜作战建议,大都被采纳推广。

深海里没有硝烟的战争

“做打仗的事”,这是崔滋刚对军人职业的理解。而他所从事的潜艇作战事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岗位上和深海里默默工作,在惊涛骇浪之下深潜蓄能、引弓待发。他也曾在深海里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实战任务。

那一年,我国某型潜艇首次进行边界深度实际使用武器试验。崔滋刚作为项目总师随艇下潜,是单位唯一参与这次任务的科技干部。这次深海的出征,他们既要下潜至边界深度,又要在极限条件下完成武器试验任务。

随着下潜深度增加,密闭的舱室内逐渐传来“咔咔”的挤压声。

抵达边界深度,潜艇的危险系数就会成倍增加,一旦艇舱出现漏水过多等意外情况,就会被强大的水压“拍”到海底,舱内的人难以生还。

“穿上军装,训练也好,打仗也好,都做好了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崔滋刚并没有害怕,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老人,前一年他弟弟遭遇车祸去世,他无法想象家里快90岁的奶奶和70岁的父亲,再一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潜突破边界深度后,崔滋刚和工业部门穿梭在各个数据采集点,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鱼雷和发射装置进行检查、核准所有试验流程之后,潜艇微微震动,伴随着轰隆声,一枚“幽灵”般的鱼雷成功发射。

这一战,标志着该型潜艇完全具备了边界深度作战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龚阿媛 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孔廷(关于孔廷简述) 2023-08-31 20:57:21
图片报道 2023-08-31 20:40:59
中宏保险年金靠谱吗? 2023-08-31 2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