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03:31:58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充分发挥货币金融政策效能,推动经济运行逐步回升向好。
金融助力经济稳中向好。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金融宏观调控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先后降准降息加强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资料图)
一方面,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稳步回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2%。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保持强劲,信贷投放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0%。票据冲量现象明显缓解,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增速剪刀差逐渐收窄,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加快疏通。
另一方面,强化金融对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二是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企业和绿色产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连续14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0%。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防止“大水漫灌”积累金融风险。我国货币条件适度宽松,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应对超预期挑战留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近期物价出现阶段性走低,但经济并未陷入通缩。
多措并举,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隐患。一是有效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以“慢撒气”的方式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延长“金融16条”部分政策期限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二是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债务重组、展期降息,推动优化隐性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率负担。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存量隐性债务已化解1/3以上,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三是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
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增长。当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预期不稳。就金融而言,平台企业、房地产与地方债务领域的稳预期尤为关键。
第一,平台企业。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因此,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企业在就业、创新、国际金融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房地产。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因此,要适时调整优化前期市场过热阶段出台的房地产政策。需求端应适度放松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供给端应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围绕城市群、都市圈、增长极做好住房供应。
第三,地方债务。一方面,充分运用国家信用动员资源,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减轻地方债务负担,让地方有余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酌情采取降息措施,以缓解巨额存量债务的利息支付压力。鉴于地方债务增长与资产积累基本同步,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作者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新媒 体 编 辑: 张雨楠 李文莹(实习)
点个“在看”不失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