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07:51:42 来源 : 互联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第28届白玉兰奖的落幕,女演员吴越凭借《县委大院》的女县长角色拿下视后。
(相关资料图)
除了精湛的演技外,备受关注的还有吴越的感情生活。
吴越和陈建斌的那一段恋爱往事曾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距离两人分道扬镳,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很多人都注意到,直到现在,51岁的吴越仍然没有结婚。
有人说,不结婚怎么解决生理需求呢?
其实,现在的吴越,虽然没有结婚生子,但是却有稳定的感情和固定的伴侣。
曾经的伤痛并没有让她对爱情望而却步,有人陪伴在自己身边,这已经一份令人珍惜的感情。
事实上,近几年来,不婚主义者和丁克一族已经越来越普遍。
2021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在那个时期,我国的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竟然高达25%。
也就是说,在我国单身群体中,每4人中就有一个不婚主义者。
在这些不婚主义者中,仍有很多人处于摇摆状态。
只有4%属于坚定的不婚主义者,而剩下的21%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当前可能奉行不婚主义,但是在未来某个时刻,这种想法也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不过,我们仍然无法否认的是,在当前这个时代中,
多种多样的两性关系和婚恋模式已经为更多的人群所接受。
在演艺界,女演员的感情问题总是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吴越也不例外。
在吴越50岁的时候,《人物》也曾经问过吴越:
到了50岁之后,是否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吴越在访谈中表示,其实,结婚与否并不是简单的yes和no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有关于yes或no 的回答,就会变成一个幼稚的问题。
在50岁的她看来,生活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来什么的。
有的时候,你说了yes,但是生活却给你安排了no。
在这个年纪,对婚姻的看法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是与非的问题,而是,它来了,就接受。
它没来,自己又该怎么做。
吴越的回答让我想起了孔子说的话:“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高晓松曾经在节目中提到过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认为,“四十而不惑”不是说在四十岁的时候所有的疑惑都解决了。
而是说,到了这个年纪,人们就很少去问为什么了,也不再去执着地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
这和吴越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
过了40岁,到了50岁,人们已经很少再执著于某个固定的答案。
知天命,就是接受人生的安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不能理解现在的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喜欢结婚和生孩子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说,不结婚是因为遇不到合适的人。
也有人可能认为,结婚的好处远远小于结婚的坏处,所以干脆就不结婚。
还有人则觉得,不结婚不是因为不想结,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当做一件事所获得的好处明显小于坏处的时候,想做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婚姻已经不是一个必需品。
正如52岁的俞飞鸿所说,对她来说,爱情不是一个必需品,它更像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爱情尚且如此,婚姻就自不必说。
还有人狭隘地认为,不婚主义就等于没有感情生活。其实,这是一种对不婚主义的极大误解。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婚恋模式上。
但事实上,在当前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型婚恋模式已经出现。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新思想下,人们在两性关系中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曾经提到,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它位于金字塔的底端。只有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类才有更进一步的需求。
除了类似吃喝拉撒这种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外,人们对性生活的需求也不能忽视。
也就是说,人们对性的需求在两性关系中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除了性需求外,人们还渴望在两性关系中获得陪伴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这些需求可以被归为“爱与归属感的需求”,
也叫社交需求。我们无法否认,作为人类,我们渴望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两性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婚恋模式也被打破。
以前的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可是对现在的人来说,过早地谈论结婚这个事情反而会让人望而却步。
在性需求和陪伴需求都可以通过固定伴侣解决的情况下,婚姻的优势就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尤其是在今年年初,四川省一马当先,修改了未婚生育的条件,
生育条件再次放宽,婚姻对生育的束缚也进一步减弱。
因此,在不结婚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婚姻就变得不再那么必要。
对于很多人来说,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它可以作为一个备用选项,
遇到合适的就结婚,没有合适的就维持当前的状态。
婚姻不同于恋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人们可以随便和任何一个人谈恋爱,但是却不能草率地选择结婚对象。
在传统的婚恋模式下,婚姻更像是某种使命,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
寄托着父母长辈的期待。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问自己:为什么要结婚?我真的想结婚吗?
很显然,在传统婚恋模式中,自我往往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那个角色。
尤其是在东亚社会,女性被套上了太多的枷锁,
以至于她们不能成为她们自己,而被驯化成社会所期待的“女性”。
主动地选择不婚,承认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以及对性的需求,是一步巨大的跨越。
这意味着,女性开始关注自我。
她们不再为了活成别人眼里期待的样子而压抑自我,而是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自己身上,
寻求生活的平衡与自洽,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婚主义只是一个选项,吴越的经历仅仅是她个人的选择。
但是,她的故事却鼓舞了同样想要追寻自己的女性。
给她们带来了更多的勇气,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需求,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