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16:55:31 来源 : 新华社 百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条,总长超过67公里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条,总长超过67公里。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建成综合管廊长度将达到100~150公里。
【资料图】
近年来,除了积极推进管线入廊,北京城市副中心还为项目配备“最强大脑”——综合管廊监控运营维护中心,使综合管廊能够成为智慧感知、自动运行、智慧管理、数据分析、智慧决策的智慧型综合管廊。
在文旅区,就有一座负责20条综合管廊的监控运营维护中心。其集综合管廊弱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消防管理系统等于一体,设置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等14个子系统,可对管廊运行情况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地实时监控,在日常检修、故障排除等方面为各管线入廊单位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并呈现出三大特点。
综合管廊监控运营维护中心,集综合管廊弱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消防管理系统等于一体,设置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等14个子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地下管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地下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
由于地下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地下管廊行业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从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序和发展规模来看,综合管廊19世纪发源于欧洲,至今已有180多年发展历程,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芬兰、西班牙、瑞典、丹麦、捷克,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多个国家都开展了综合管廊建设。
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综合管廊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
在地下空间深层化的同时,各空间层面分化趋势越来越强。这种分层面的地下空间,以人及为其服务的功能区为中心,人、车分流,市政管线、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分置于不同的层次,各种地下交通也分层设置,以减少相互干扰,保证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充分性和完整性。
中国以地铁为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等快速崛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发展态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国外综合管廊多为圆形结构和矩形结构,老城区一般采取盾构方式形成圆形断面,埋深较深;新区一般采用明挖方式形成矩形断面,埋深较浅。
“十四五”期间我国地下管廊建设仍将加速推进。我国城市正在往精细化方向发展,为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需求,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将更加集约,城市地下各种类的市政管网设施将逐渐转变为集中化、统一化的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各地要根据地下空间实际状况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高效安全运行和空间集约利用,合理部署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搭建设施感知网络,建设地面塌陷隐患监测感知系统。
随着地下管廊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地下管廊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报告对中国地下管廊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地下管廊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想要了解更多地下管廊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地下管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