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17:58:20 来源 : 李欣
焚书令,这个说法的贬秦色彩太重。所以,用挟书律更恰当一点儿。“秦律敢有挟书者族”,这里的“挟”是藏的意思,其主要目的是禁止民间藏书和民间讲学。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秦始皇诏准,秦朝开始推行挟书律。但这条法律满打满算也就施行了4年。因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进入乱世,秦朝就是想施行也施行不了。
但是,自公元前202年刘邦汜水称帝起算,到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挟书律为止,挟书律在汉朝却执行了12年。刘邦本属楚国集团,打着反秦的旗号,建立了汉朝。那么,为什么刘邦和汉朝不立即废除挟书律呢?
(资料图片)
这期间很多历史细节已经查不到了,所以只能从历史趋势的角度来探究答案。
01.刘邦之所以能取天下,靠的还是秦法秦制
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然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但是,在大汉立国之前,刘邦集团就是靠着约法三章跟项羽搞争霸战争吗?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刘邦一伙人就是打着反秦旗号的盗匪集团,反秦是次要的,抢钱才是主要的。但刘邦集团有明白人,堪为翘楚者就是萧何。
你刘邦不可能一直搞造反、当盗匪,在输出暴力之后就得输出秩序,必须建立根据地、搞建设。怎么搞建设?秦朝怎么搞建设,刘邦就得怎么搞。而秦朝搞建设的方略,就记载在那些律令图书中。
入汉中,韩信拜为大将军;出关中,萧何留后搞建设。在这个阶段,刘邦集团做了一个转变。那就是以秦法秦制治军、治民。秦战国或秦朝是怎么干的,刘邦这伙人就怎么干。
所以,项羽入关中,然后分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定天下,然后却要自己当皇帝。差别就在于,刘邦集团已经完成了秦法秦制的转变。
而挟书律呢?这是秦法秦制中的典型内容,还是以始皇帝诏令的形式推行天下。这时候的刘邦集团,可能会把这条法律废弃吗?
02.没有废除的岂止挟书律,大汉就是完全照抄秦帝国
大汉立国后,搞建设的工作就更多。刘邦会怎么搞建设?汉朝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关中秦法秦制百余年,那就秦法秦制;六国各自治理百余年,那就因俗而治。所以,萧何在长安搞九章律,曹参在齐地搞黄老术。
至于萧何的九章律到底增删修改了多少秦法,真心不好说。但肯定一点是:挟书律没改。因为前193年的时候,萧何就死了;而挟书律在前191年才被废除。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萧何就是大批量地复制照抄了秦法秦律,只是变了框架或题目。甚至,这个框架变得,也说不上有多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
秦法是李斯等一伙秦朝精英制定和完善的。而这时候的萧何是什么人?一个县级政府的办公室主任。这个水平能差出多少,也就只能自己想象了。
而汉初一帮人,是彻头彻头尾、从上到下地重武轻文,根本就不把文化当回事。所以,你指望这群人能有比秦朝人更高的法治素养,就是痴人说梦。刘邦他们能把作业抄好,就已经谢天谢地。
而大汉照抄秦朝的,又岂是只有法律。官职设定、典章制度、五德推演以及音乐历法,大汉都是能抄就抄。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
秦朝取代周朝,然后什么岁首、服色、五德、历法等这些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东西,全都变了。非独秦朝,以后历代王朝都这么干,要不怎么叫改朝换代。汉朝呢?秦朝人服色尚黑,那我们也尚黑;秦朝人说自己是水德,那我们也说自己是水德;秦朝人用颛顼历,那我们也用颛顼历。这就是汉朝人,不需要改的不改、需要改的也不改。
连这些必须要要改的都没改,你觉得刘邦这伙人会废除一个挟书律吗?简单说就是:汉初这伙人水平太低,他们只能抄秦朝人的作业,而且抄得非常认真,就差把自己的名字也抄成秦了。
03.权力一旦拥有,谁也不想轻易自废武功
挟书律是什么?不是一条法律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权力。刚才说了,挟书律的目的不是要没事烧书玩,而是控制民间藏书和民间讲学。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地控制天下思想和舆论。
没有这种权力的时候,作为政府或统治者的,都要积极争取。而一旦拥有了,你能指望其轻易自废武功吗?
特别是汉朝的基层官吏,这伙人基本上都是在秦朝被训练出来的。只要稍微复杂一点儿的理政工作,都得用秦朝训练的人。张苍这个人在秦朝就是个御史,到汉朝竟当上了丞相。原因是什么?丞相的工作太复杂,那些功勋们当不了也当不好,所以还得张苍这种人上。所以,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是还得用前朝的官、前朝的吏。那秦朝的官吏们,会没事儿把自己的权力给去掉吗?
因此,即便是政府和权力的惯性或本性使然,也不会那么痛快地把挟书律以及妖言令给废除掉。原因是权力越多、管起来越方便。
那么到了吕后以及汉惠帝时代,汉朝为什么要废除挟书律?
首先一点就是不要把统治者都想象成道德圣人。如果真是道德圣人,他们不仅取不了天下,甚至也治不了天下。
废除挟书律的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汉朝统治者自己都觉得自己太没文化了,自己都开始瞧不起自己了。满天下都是文盲也就罢了,连朝堂上也是一群文盲。西汉初期,朝堂上的功勋集团肯定是高文盲占比。你这时候再不搞文化建设,就真心说不过去了。而搞文化的最大障碍,应该就是挟书律。民间不藏书、民间不讲学,你还能指望西汉政府搞义务教育吗?
于是,西汉立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朝堂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满天下搜寻民间藏书。因为知识太匮乏、本领太恐慌,统治者再不推动,那中华大地就跟匈奴没啥区别了。
最后总结一下:
刘邦集团在立国之前已经转变为秦法秦制,西汉立国后更是彻底的秦法秦制。一个秦法秦制的朝廷,当然不会轻易废除秦法秦制的典型立法,即挟书律。
西汉就是一直在抄秦朝的作业,秦朝的法律要抄、秦朝的制度要抄,甚至本属改朝换代必须要改的正朔、历法、五德,西汉也要抄。之所以原封不动地抄,就是因为汉初人才匮乏,这伙人的水准只能支持他们抄秦朝的作业,甚至还很勉强。
权力一旦被拥有,就很难指望统治者能够自废武功,向天下百姓让渡权力。没必要理解这其中有多少恶意,其实就是管起来更容易。所以,即便是公认的恶法,也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惯性。
而吕后及惠帝时代,之所以要废除挟书律,大概率的可能不是出于他们的善心或进步,而是汉朝的文学水准太低,到了不提高不行的程度。所以,只能废除挟书律,然后大家开始拼命搜集民间藏书、搞文化建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