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0 04:43:57 来源 : 洞见
休息的本质是“缺什么,补什么”。
作者:洞见·瑾山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杜克大学做过一次社会调查,询问大家是否能得到充分休息。
18000份的回复中,有70%的人表示他们常年处于疲惫中。
这些人的“累”,大都因为休息方式不当。
他们周末打游戏,午休玩手机,连等电梯、上厕所、挤地铁,都忙着刷视频……
结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身体异常酸痛,脑子也在不断刺激下过度运转。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越休息越累?
往往是一个假期过去,上班几天都缓不过来。
清华大学教授吴军曾说: 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信息和能量。
休息时过度娱乐,仍是对人的极大消耗。
只有在自律式的休息中补充能量,才能彻底放松身心。
01
低级休息靠奶头乐
社会学上,有个“奶头乐理论”。
意思是,想要废掉一个人,就像喂婴儿奶嘴一样,时刻提供娱乐就行了。
放纵式的休息,就是用奶头乐持续消耗人的精力。
咨询师李松蔚讲过一个案例。
一个小伙子因为考研备考太累,决定休息几天。
他补了两天觉,打算去户外玩几天,再回家陪陪爸妈。
可就在出发前,他在网上发现了一款游戏,一下子就玩得入了迷。
很快地,他便将旅行、回家、考研抛在脑后,直到熬夜熬得心慌才罢手。
他本想再睡两天觉就开始复习,可他是怎么也睡不着。
他因为“失眠症”找到李松蔚。
但李松蔚也拿不出立竿见影的办法,只是建议他,先慢慢戒掉网络。
有些看似轻松的消遣,却是比学习上班更耗损能量。
低级休息的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打着休息的幌子,让我们像苦力工那样永远不能停歇。
作家约翰·卢伯克,在写《人生的意义》时,也曾中途休息了几个月。
那段时间,他在阁楼搭建了一个棋牌室,没事就邀亲朋聚众打牌。
他们越打越上瘾,只要不是困得睁不开眼,就一直通宵达旦地玩。
不仅打牌,还忍不住喝酒、抽烟,吵吵嚷嚷地打趣说笑。
结果刚过了两周,约翰就累倒在牌桌前,不得不去疗养院静养。
后来,他在书里感慨: 闲暇是最美好的福祉,而虚度则是最恶毒的祸端。
很多时候,越是肆意玩乐,越达不到休息的目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忙了一天回家,便躺着刷视频,几个小时后,眼睛酸涩,头脑发胀,只觉得更加萎靡;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熬夜追剧看电影,结果两天下来,还是打不起精神去上班。
明明有的是休息时间,可就是拿不出一分钟好好歇歇。
《休息的原则》中有句话: 急迫、透不过气和即时满足,只会让人越休息越累。
作息上随心所欲,娱乐上不加节制,人终将被低级休息累垮。
02
高级休息靠自律
科学休息法中,有个 “刻意休息” 的概念。
意思是,休息不是盲目的,应具有主动性,主动寻找健康的方式,让身心平静下来。
学者布立顿·强斯,一生发表过1500多篇论文,注册专利200多项。
直到退休后,仍四处演讲,著书立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布立顿累的样子,他总是神采奕奕。
有人忍不住好奇,去问他:“怎样才能像您这样精力充沛?”
布立顿笑笑说:我的秘诀,就在于怎么休息。
年轻时,布立顿一到周末,不管日程多满,他都会坚持运动。
和队友去海上来一场痛快的帆船比赛,去球场上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
中年以后,他又开始利用每天的休息时间进行活动。
要么早起爬山,要么晚间散步,从来不会懈怠。
这些看似“辛苦乏味”,却能很好地缓解疲惫,清醒头脑。
卡耐基曾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情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实是对身体上某些损失的弥补。
休息的本质是“缺什么,补什么”。
就像对坐格子间的白领来说,最好的放松,不是躺着看剧,而是去户外活动;
对容易焦虑的人来说,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反而比玩手机更解压。
生活中,越是节奏快,压力大,我们越要寻求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外科医生潘菲尔德,刚参加工作那会,时常在休息时间给母亲写信。
每写完一封,他都感觉身心愉悦,精力倍增。
后来,他每天都早起写作一小时。
临睡前,还要阅读报纸和小说。
大家本以为他会累坏,可结果呢,潘菲尔德的精气神越来越好。
他说,沉浸式地做事,会让人摆脱烦躁与焦虑。
而这一点,离不开一个人对惰性的克制。
关于如何休息,有个 “深层游戏” 的概念。
比起五花八门的娱乐,自律式的休整,就是一种“深层游戏”。
那种对生活的掌控,对自我的约束,能够很好地将人从疲惫中解救出来。
而能玩转“深层游戏”的人,往往都是自控的高手。
03
比尔·盖茨绝不在疲惫的时候接触手机和玩游戏;
乔布斯说,人在30岁前必须掌握科学的休息方式;
查理芒格说,最好的休息,是读书学习,掌握新知识……
佼佼者们各有成就,但却有一点相似,从不在休息时放纵自己。
久贺谷亮博士,接触过不少世界级精英。
他从这群人身上总结出了一套 “高效休息法”。
分享其中两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帮你恢复迅速能量。
1. 每天10分钟,驱赶头脑里的“闹猴子”。
大部分人的“累”,并非体力不支,而是一种心累。
而心累的根源,在于大脑中存在一种“预设模式网络”。
就是你什么也不干,大脑仍自动运作,就像汽车挂空挡一样。
如果再有碎片化信息刺激,人的思绪会像闹猴子一般上蹿下跳。
这时你需要主动屏蔽干扰,每天拿出时间来静坐。
关掉电脑,放下手机,闭目养神,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骤然安静了下来。
哪怕只用10分钟,正念练习,专注呼吸,你都将得到充分的放松。
2. 坚持运动,补足生命能量。
卡罗莱纳大学研究显示:
“每周5天,每天15分钟的慢跑者,比久坐的人,生病率少一半,也不容易累。”
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只有在休息时坚持锻炼,才能随时起步,持续奔跑。
久贺谷亮说,休息时不管是静坐沉思、探索新知,还是运动赋能,强健体魄,都需要刻意练习。
毕竟,生活所有的美好,都只能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04
释一行禅师曾在全球掀起过“偷懒日”活动,在这一天,他要求大家不要娱乐。
而是步行冥想、读书写信,或者“什么都不做”。
不少参加活动的人,在最初还是忍不住拿起手机,打开电视。
但当他们逼自己停下娱乐,缓慢进入身心宁静的状态,便很快获得了一种舒适感。
人,只有摆脱低级休息,才能实现对生活的休整。
思绪杂乱,那就独处静坐安静一下;焦虑难安,那就去运动释放压力。
生活很累,我们都要学会用高级休息术善待自己。
点个 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